网站导航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国际理解>>课程基地
莫彭龄教授与成语文化的情缘
发布时间:2018-01-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超级管理员

  常州人的语言学情结源远流长,出自常州语言文字学家群星璀灿:清代朴学大师段玉裁,民国时期倡导统一国语的吴稚晖,原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会长袁晓园,还有从青果巷走出来的大名鼎鼎的“常州语言学三杰”——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赵元任、语言大众化和汉字拉丁化的倡导者瞿秋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这些大师在语言文字领域的的学术贡献和社会影响,较之被常州人引以为荣的常州学派、常州画派、常州词派、阳湖文派、孟河医派等,有过之而无不及。    

  “常州语言学派”薪火相传,代有传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州人主编的《成语词典》和《成语学习词典》曾经畅销全国,惠及久远。近年来,又有一些学者热心研究和传授常州方言,推出了令家乡人拍手叫好的方言专著和词典。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常州人在成语文化研究方面独辟蹊径,争创一流,在中国语言文化领域独树一帜,使常州优秀的语言学传统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开创了语言研究史上的新境界。    

  常州成语文化研究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当属常州工学院教授莫彭龄。    

  大学时与语言学结下不解之缘    

  莫彭龄作为一个学者,历炼深厚,学识兼胜,聪慧睿智,极富学术的悟性和思维的创新性,加之眼界开阔,胸怀坦诚,多谋善断,谈吐幽默,人格的感召力很强,非常有利于学术事业的开创和成功。从语言学研究到成语文化的研究,莫教授经历了数十年不懈的积累和攀登。    “史无前例”的1966年夏,高中毕业的莫彭龄卷起铺盖无奈地回到了贫穷的家乡。此后11年,他种过田,当过赤脚医生,做过代课教师,干过文化站长。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莫彭龄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以优异成绩迈进了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从此与现代汉语结下了不解之缘。    莫彭龄富有语言才能,又遇到了良师益友朱林清教授的悉心指导,于是,上大学时就崭露头角。当时发生的两个小故事一直为人们所乐道。    

  “贵宾们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这是人们读报时常见的惯用语。莫彭龄在《中国语文》杂志上看到上海一位教授对此提出批评,认为这是目前流行的一种病句,主语“所到之处”与谓语“热烈欢迎”搭配不当。他思索了几个晚上,感到这位老教授的批评并不正确,于是,在朱教授的指导下,便提笔向权威发起挑战,写下了《关于“贵宾们所到之处”》一文,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肯定了这种句型。此文很快在中国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中国语文》(1978年第9期)上发表,引起很大反响。要知道当时的莫彭龄还是一个大二的学生啊!我们有很多教授终其一生也很难在这样高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论文的。    在一次古汉语课上,任课教师吴金华讲授古今词义的异同,在黑板上写了几条成语,以成语中的“字”来讲析古今词义的不同。比如“走马观花”中的“走”,古代是“逃”或“跑”的意思,现代是“行走”的意思;“赴汤蹈火”的“汤”,古代是“热水”的意思,现代则是“菜汤”的意思。莫彭龄深受启发,他经过思考,对成语进行了梳理和归类。结果发现成语中不仅有丰富的词汇现象,还有丰富的语法现象,都能在成语中找到精彩示例。于是,他撰写了《从成语学点古汉语》,以生动翔实的材料,展示了成语中古汉语遗迹的丰富多彩信息,以此启示人们用成语来学古汉语的优越性。这篇文章发表在杭州大学主办的《语文战线》学术杂志上,成为他成语研究的起点。    

  经受严寒的人才倍加珍惜春天的温暖,莫彭龄在校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毕业前庄严宣誓入党,作为优秀毕业生,他无可争议地被选中留校任教。    

  现代汉语教师的累累硕果

  如果说莫彭龄在学生时代研究汉语还只是序曲,那么留校任教现代汉语后,他便真正开始谱写自己的语言学乐章。他和朱林清教授、刘宁生等一起,潜心研究现代汉语中一些固定“格式”,写出了20万字的学术论著《现代汉语格式初探》,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同刘丹青一起,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词类,在《南京师大学报》上发表了《三大类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的论文,引起学术界普遍关注,其统计结果,直到现在仍被许多学者引用。    

  在南师大执教三余载,牛刀小试。1985年,莫彭龄调回到故乡,供职于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在现代汉语教学中,他曾研究过模糊语言。学生中成立了模糊语言科研小组。莫彭龄同学生钱惠良、陈柏华等一起,写出了25万字的《模糊科学初步》一书。他对语体语言进行了分类研究,编写出版了《语体语言教程》,该成果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与此同时,他继续致力于对成语的研究,并在中小学开展成语教学应用性实验。在此期间,他与陆华兴等联手编写出版了《成语百科知识辞典》。一般《成语词典》只注明成语的形、音、义、用、源,而这本辞典则以揭示成语中蕴含知识的百科性为特色,成为国内第一本百科类成语辞典。    

  情系国学文化“小百科”,成功和荣誉接踵而来。

  莫彭龄教授先后出任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常州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修辞学会副会长。莫教授并没有沉醉,而是在成语文化研究的冷僻山路上执着前行。一位名人说过:“中国人离开成语就说不好话。”在莫彭龄看来,成语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汉语语言工具或语言符号,她还具有更高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品质、最富有汉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华几千年文明史,成语作为“国粹”中要言妙论的微缩景观,堪称国学文化的“小百科”。1997年,莫彭龄撰写了标志性论文《试论“成语文化”》,在国内第一次提出并初步论述了“成语文化”这个突破性的新概念,把成语研究推进到成语文化研究的高度,开辟了一个领域。2000年,他成语研究的代表作《汉语成语新论》在《江苏社会科学》发表,并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其成语新论要义有三:一是认为成语不仅是语言文化的“精华”,而且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和“全息元”;二是进一步论述了成语文化这一新概念;三是提出了从文化层面上研究成语的新思路。2001年9月,他个人的成语研究专著《汉语成语与汉文化》,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古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向对成语进行文化透视,全面阐述了成语中文化的蕴含及其社会历史意义,并初步勾勒出成语文化应用的框架。    从200 2年到2005年,莫彭龄又担纲了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语文化研究”,最终成果《成语联想教学法初探》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专家组在成果鉴定时评价说:“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成语联想教学法”初探》一书,在理论上有重要创新,提出成语是汉文化全息元的新概念,提出了新颖的‘成语联想教学法’;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广,信息量大;所提教学法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论著结构严谨,观点与材料统一,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成语联想教学法”一经问世,就受到欢迎,很快就在7所中小学实验推广。    创立全国首家“成语文化研究会”    

  2007年,年届六旬的莫彭龄从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院长之职退了下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成语文化的拓展性研究上去。2009年春,他牵头成立了国内首家“成语文化研究会”,团结一群德才兼备、志同道合的学人智士,把成语文化研究当作事业和产业来开发。在不到两年中,学会特色明显,后来居上,当年就被评为市级先进学会。如今常州成语文化研究会已经成为“文化常州”建设中的一个新元素、新特色、新亮点。 

  莫彭龄成功策划、举办了两届中华成语文化论坛和成语文化艺术节,推出了多项全国首创:首创成语作文并组织了全国少儿成语作文大赛,一万多学生参加了比赛;与百草园小学联手首创《闻鸡起舞成语儿歌操》,受到广泛好评;首创让人“拍案叫绝的”中华成语主题公园创意方案;与《常州工学院学报》一起首创《成语文化》学术专栏;率先开发了常州工学院“成语文化”精品课程……此外,他用成语为元素为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设计了学校文化,受到一致好评,其中的以成语“如日中天”、“百炼成钢”、“知恩图报”设计的主题雕塑,以及“百炼成钢”的校训,更是学校文化的点睛之笔。    莫彭龄会长带领研究会的成员共同开展了一些列丰富多彩精彩异常的成语文化活动:建立了一批成语实践基地;开设了成语文化课程;举行了全国成语作文大赛;编制了系列成语歌舞和成语曲艺;绘制了系列成语书画;举办了精彩的成语演讲;开展了成语谜语活动;打造了诸多成语雕塑;筹办了多次高规格的成语论坛等,将成语文化带进学校、带入企业,为社会服务,古今对接,知行合一,寓教于乐,精彩纷呈,显示了成语文化的活力和魅力,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开展产学研的一个典范。

  打造成语特色文化品牌 

  从大一学生到大学教授,数十年间,莫彭龄的语言学著作多达数十部,论文40多篇,300余万言;所作讲座有50多场。对整个成语文化研究,莫教授有着更多的思考。他不仅要打造一个特色社团品牌,而且能打造一个特色文化品牌。莫教授说,成语文化研究的空间很大,前景美好。从理论上看,可以构建“成语文化学”;在实践方面,除完善“成语联想教学法”以外,成语文化研究在文艺领域、经济领域等都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可以形成成语文化产业;在辞典编写上、在成语与其他艺术手法的结合上,也有着广阔的开创余地。

  莫教授发起成立的成语文化研究会会标由“成语文化”四个篆体书法构成,像一方大尺寸的艺术图章,更像中国古建筑的雕格花窗。“成语文化”开启的正是观览中华文明大观园的一扇窗,也开辟了由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传承创新的一条新路。 

  新的一年,他力求将成语文化由常州推向江苏、推向全国,期望把成语文化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面做好、做大、做强,做出有品位、有影响、有作为的品牌,让成语文化资源介入“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全党全民素质教育之中,使之成为在国际竞争中增强中国“软实力”的一项文化工程。一位学术界的朋友听了莫彭龄的讲座以后,深有感触的说:“一位学者创新了一种文化。”的确,莫教授以自己创造性实践的成果,博得了学界同仁的高度赞誉,被誉为成语文化的“举旗手”、常州成语文化研究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莫教授的带领下,成语研究会这个团队将会走得越来越稳健,越来越稳准,越来越快速,最终成为常州市、江苏省甚至中国成语研究的中心!(原载《常州日报》2011年2月10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 2015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1501号 技术支持:万兆网络
地址: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2号 电话:0519—83218122 传真:0519—83127770